三三 :蜉蝣(1 / 1)

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”

生于水,出于水,终于水。

千日的隐匿潜行,换来的就是那一日的翱翔于水面之上。

当出生的那一刻,似乎就已经准备迎接自己的那最后一天的到来。或许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,但就是知道,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那最后一日的翱翔。

曹风·蜉蝣(先秦·诗经):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心之忧矣,於我归处。蜉蝣之翼,采采衣服。心之忧矣,於我归息。蜉蝣掘阅,麻衣如雪。心之忧矣,於我归说。

人们总是喜欢以己度人,以己度物。也喜欢感叹人生苦短,常常说蜉蝣朝生暮死,感慨生命短暂。但,蜉蝣三年如一日的活着,唯有最后一日翱翔于天地之间,即便最终瘫倒在水面上,那也是其努力的结果。但生而为人,数十年如一日的忙碌,到底是为了什么?很多都不清楚。现如今更是这样,往往充满了迷茫,不知道明天该怎么做,应该怎么努力,该往哪个方向走,更不知道未来该做什么,要以什么为生。

因为年轻,任何想法都可以理解;也因为年轻,完事才皆有可能。正因如此,趁着年轻,能多做些事情,就多做一些,为以后能选其他的道路,打下基础。有,不选和没得选,是有本质区别的,随着年龄的增长,能选择的机会与时间会越来越少。看着那些有机会选择的、却在迷茫的人,总有相同的感受与理解,甚至会认可某种迷茫。只是因为,曾经也有过迷茫,与理解一同而来的还有羡慕与建议。可是人往往是固执且盲目的,也是因为年轻,总想着改变一些事情,曾经我一度认为自己拥有可以改变身边一切的能力,随着时间的打磨及事情的历练,也明白这种“超能力”是无法与生俱来的,如果某个人能一直面向光明,说明有人在承担其所要经历的黑暗。总要有人,负重前行。

作为普通人,我没那么幸运,幻想一度被打破,直到发现这种能力只是一种设想,才真正明白,也真正看清自己。

与蜉蝣相比,或许:人,才是最复杂的,生的复杂、活得复杂,生活,更加复杂。

蜉蝣是令人羡慕的。一年三百五十个日夜,一生三万多个日夜,蜉蝣经历一千个日夜,最后一天能一飞冲天,那一天无疑是一生中最炫丽的,但我们似乎终其一生,甚至注定是平凡的。祖辈们终其一生,也始终没有走出村子,勉强做到有衣穿,有饭吃,有房住。他们留在一直生活的地方,而当下,承载着祖辈的希望,下辈的期望,我,也在争取走得更远一些。

经常被问到,也经常问自己:生命的意义是什么?活着的意义是什么?

既然所有的生命终将死亡,那这趟旅程的意义又在哪里?人们总是在探寻自身存在的非凡价值,似乎人生必须是要惊天动地的。但,生命,何尝不像是在爬山,所处的台阶是前人修筑的,他们是为了让后人在登顶的过程中能够轻松一些。现如今,我们所做的不也是为了让后面的人,登得轻松些,能够走得更远,爬得更高。

或许,活着的意义就是这样。

生活,没有标准答案。这趟旅程往往不在于是否达到想象的终点或高度,而在于走了多久,走了多远。

最新小说: 一本杂录 扶苏造反,始皇帝棺材板压不住了 穿越古代,不留遗憾 长篇南河 汉末乱入争霸 梦泽塘 雪落北山 私梦游记 一路行之神传 我的浮生笔记